熟悉张占超的人都知道,他虽然是彩超室的医生,却并不十分“安分守己”,经常往胃镜室、手术室里跑。他的小算盘打的很“精明”,经他做过的彩超结果,要在胃镜室、手术室里得到最终验证。反之,在胃镜室里发现的有“刺激”的病变,他也可以在彩超下再学习一遍。
这不,我们胃镜室又有新发现了:
女性,45岁,左腹部轻度腹痛10余天。体重减轻10Kg。
胃镜下,十二指肠球部半圆形隆起,
表面光滑。
操作胃镜的人第一个念头准是这个:
良性or恶性?
根据其表面的特点,毫无疑问
应该是良性啊!
但是,
凡事需要通过验证才能最终下结论。
外表看起来好看的人个个都是好人啦?都是能人啦?
都是好人、能人还躲在这里干什么?
于是,喊张占超医生过来。
张占超医生毫不含糊:交给我了!
有人问了,为嘛不做超声内镜?
超声内镜费用高,同时也有局限性。
因为张占超医生,做彩超我们已经
得心应手了。
做彩超,还可能会发现更广阔的天地。
来看彩超情况:
看到了吧,我们胃镜下看到的只是
冰山一角!
胰腺头体部有巨大占位病变,
大小约17cm*17cm,
胰尾部还有一个小的占位。
胃镜下十二指肠球部的隆起,
是肿大的淋巴结外压所致。
CT:双肺、肝脏、腹膜后多发转移病灶,胰腺占位病变。
为了明确占位性质,
张占超医生在彩超定位下
成功穿刺胰腺尾部小的占位。
这种操作对张占超医生是so easy!
关注(精品健康信息)微信公众号,
可以阅读
《张占超医生的又一次 “突破”》,
写的是他穿刺小肠壁取活检的事。
这次病理结果很快就出来了:
印戒细胞癌。
胰腺也有印戒细胞癌?
是的!只是比较少见。
查文献,国内就一篇:
网上可以查到的:
几种常见的印戒细胞癌
1.胃印戒细胞癌
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低分化腺癌,易在胃壁呈弥漫浸润性生长,侵袭力强,转移率高,经常到了晚期才被发现。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含有大量黏液的特殊胃癌类型。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多发生于年轻女性,大体类型以凹陷型为主,黏膜内癌所占比例多,其预后明显优于非印戒细胞癌。
2.乳腺印戒细胞癌
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是指主要或全部由印戒细胞(含有胞质内黏液)构成的浸润性乳腺癌。单纯性印戒细胞癌更为罕见。印戒细胞癌有两种类型,一种与小叶癌相关,同经典的浸润性小叶癌形态类似,胞质内可见大空泡,空泡内常有嗜酸性小球,核被压于一侧。另一种与导管癌相关,形态与胃印戒细胞癌类似,核位于一侧,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黏液物质,常见实体或筛状导管内癌内有印戒细胞出现。印戒细胞癌具有高侵袭、复发和转移倾向,预后差。
3.膀胱印戒细胞癌
原发于膀胱的印戒细胞癌,即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首先由Saphir于1955年描述,临床极为罕见,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1‰~4‰,以男性多发,多见于中老年。
4.前列腺印戒细胞癌
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强、转移快且累及前列腺外各种脏器、复发早,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或能提高远期生存率。
5.胰腺印戒细胞癌
胰腺印戒细胞癌是胰腺癌中较少见的亚型,恶性程度高。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弥散分布,圆形,胞质丰富、充满黏液,核被挤压于胞质一侧呈“印戒”样。针吸细胞学特点与组织学类似,细胞散在或松散黏附成团,圆形,胞质呈黏液性空泡状,核深染,圆形或被挤压呈月牙形。黏液染色阳性,PAS染色弱阳性。印戒细胞应与吞噬黏液或脂质的巨噬细胞鉴别。
诊断是明确了,只是可惜了那位45岁正值人生好年华的女性患者。
你看,由于张占超医生的介入,诊断得以最快最及时最迅速明确。
这就叫得心应手!
临床医生的得力助手!
手到擒来!
来之不易!
易如反掌,
掌声响起!
提示:点击题目下面的《精品健康信息》或者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并识别均可关注本公众号,看更多精彩内容。